首页 > 安全教育 >幼儿安全教育小识 幼儿安全教育小识字图片

幼儿安全教育小识 幼儿安全教育小识字图片

绿乐教育网 2024-10-20 17:00:0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安全教育小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幼儿安全教育小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朝期间,中国到底有没有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肯定的了,但这始于明朝时期。

幼儿安全教育小识 幼儿安全教育小识字图片

到了清朝末年,统治者看到国家的落后,又开始了开眼看世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奈何起步太晚,已经追不上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只能一再退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92条回答。

闭关锁国的定义,不是同外国完全不来往,不做生意,也不是说老百姓和外国人接触就会杀头。

谁都知道,德川幕府是高度闭关锁国的,但仍然也开放对中国和西洋的贸易。

清代,中日的贸易还是很大的,同西洋各国也保持蓬勃的贸易。

满清有没有闭关锁国,答案当然是有啊。

首先我们看看海禁,也是封锁海上贸易。

清朝初期,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顺治三年(1646年)编制的《大清律》写到“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

这个要看你怎么理解“闭关锁国”这四个字了。

所谓政治上的“闭关锁国”,就是无论你外面的世界如何发展,我的地盘就是要按照我的游戏规则来玩,哪怕你把别人家的玩法说得天花乱坠,我也听不见!

大清的政治,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一贯延续,所谓“闭关锁国”,事实上一开始只是一种大陆保护主义,比如一战到二战全面爆发之间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一样,你世界打个稀烂,只要不来打我,关我屁事。

清代的海禁政策,或者迁界令也好,本质上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最大限度打击“刁民”勾结海外“复国势力”搞秘密颠覆活动,这种政策,如果站在统治阶级而言,手段虽然粗暴,但效果却是很好。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其原因是满清是异族统治,且大力推行全方位的“首崇满洲”不平等政策,而这种不平等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社会环境之中,在缺乏与外界交流刺激的情形下,暴力与压迫才会让人的思想意识形态趋于麻木和习惯。人生来本没有高下尊卑之分别,可人类花了几千年才弄清楚这个问题,可见聪明的人类,其实有时候又真的很愚蠢。

就清代政治而言,“闭关锁国”,是一个政治意识,而并非真正的“闭关锁国”,或者更具体点来说,海路上确实只有广州还开放,但其实陆路上的贸易却并没有被彻底禁止,比如与沙俄长达100多年的贸易,不知道养肥了多少奸商。

大抵我们提到“闭关锁国”,一般也只会倾向于海上的禁绝,没有通商口岸。可大清其实还保留着广州这个对外开放城市,并非完全不跟外国人做生意,毕竟外贸生意到如今都是红利生意,更何况是交通不发达的清代。

满清对与洋人做生意这件事情,显然很有一手,国家并不插手,但却只发放十三张牌照,即广东十三行,专门和洋人做生意。但同时又有海禁政策,这就意味着,这些商人们只能做中间商,而不能自己绕过洋人,直接去西洋或者南洋贩卖。如此一来,商人的流动性就降低了,容易把控,不至于大批财货流落海外。

讲真,闭关锁国只是个谎言,90年代以前陈旧的历史研究论调,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事实上大清自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闭关锁国一说。

这里必须要明白一个概念,就是海禁和锁国不是一个概念的。海禁在古代各个王朝都有实施过,包括最为开放的大宋,也是在真宗末期才放开了海关,对民间的商船减少了限制,但是对于盐铁一类,除非有官府的批文,不然还是禁运的。

清代也是一样,顺治朝的海禁是为了抵御在台湾割据的郑明集团,在1683年康熙收复台湾之后,海禁也就得到了解放,虽然政府对民间的商船有所限制,但是相比于明朝来说,真的要好得多,毕竟此时的清朝“江浙闽粤”四大海关,四大海关下有分别下属数十个小海港,一时间民间海贸往来频繁,这就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相比之下,明朝只开放了福建的月港,规模要小得多。

康熙晚年,由于出海居民十有五六都留居在了南洋,清政府因而担心“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于是禁止南洋贸易,即“南洋海禁”,但此时并未禁止东洋贸易和西洋贸易。

雍正五年,由于南洋海禁导致海盗增多,各地官员上书请求重开海关,于是清政府再开南洋海禁,但限令出洋贸易之人三年内回国,否则不许回籍。

之后一直到乾隆二十四年,因为当时大量的英国人为了逃避粤海关广州十三行的高额关税,于是纷纷绕道到浙海关的宁波港来贸易。正好乾隆皇帝南巡,担心宁波会变成第二个澳门,于是下令西洋商人只能在粤海关贸易,之后英国人洪仁辉企图和乾隆皇帝谈判,惹恼了乾隆皇帝,清廷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而制定专门《防范外夷规条》,共有五项,故又称之为《防夷五事》,主要包括:禁制外国人雇人传达信息;外国妇女被严禁来华;严禁在华外商在广州过冬;禁止借外夷的资本及聘请汉人役使;及外商到广州后由寓居行商管来检查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后,至于马嘎尔尼访华提出的要求,根本就不是什么友好的贸易条约,这其实是英国人试图像侵占印度一样侵占中国的开始第一步。一个租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给英国人使用就已经道明了一切。

一说到清朝的对外政策,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闭关锁国”四个字,而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乾隆时期的“一口通商”,说明从乾隆朝开始限制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对外商业活动。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论断,也是个夸张的说法。史料证明,清朝对外贸易开展的并不差。

1、“一口通商”的真实原因

在康熙平定台湾之后,清朝一直实行的是四口通商的政策,即在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这四个海关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皇帝下诏规定只能在广州与西洋商人单口通商,这就是“一口通商”的来源。其实这个政策在当时其实是利大于弊的。原因有三:

一是,广州从地理来讲离西洋、南洋各国比较近,可以降低贸易运输的成本;

二是,其他三关主要面向的是东洋贸易,也就是日本、朝鲜的贸易,但当时这两国的贸易额是在是太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三是,西洋商人在广东贸易,更有利于广东民生,而且有利于海防安全。因为当时的广东比江浙一带还是差很多,而且江浙一带贸易太过频繁的话,不利于海防,当时清政府认为海患主要来自于东洋(例如明朝的倭寇和海盗)。

另外,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只是不对西洋商人开放了,但并没有关闭,而且还一直存在,很多商队都从这里远洋经商。

2、清朝比想象的开放

清朝对于贸易的管理很严不假,但不意味这他不开放。

从相关材料中开出,就在鸦片战争之前,江海关就有24个港口、浙海关有15个港口、闽海关的正式征税关口就有40多处。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开放的港口更多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安全教育小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安全教育小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