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家庭教育诗 宋人家庭教育诗句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人家庭教育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人家庭教育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宋人写纺织的诗?
《缲丝行》 范成大
宋代 范成大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後煮茧门前香。
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
《缲丝行》范成大 翻译、赏析和诗意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一天出天气凉。
婆媳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嘈嘈似风雨缲车,茧厚丝长无断丝。
今年那时间织绢著,第二天西门卖丝离开。
客来敬茶的原因是什么?
接近年底了,家里来串门的亲戚多了。和朋友相聚的机会也多了。
让我不禁觉得,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
不管您对茶的了解深不深,懂不懂,只要客人来了,就一定会端上一杯热茶。
宋人杜耒在他的诗中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是主人对客人的问候与欢迎。
这项礼仪,几乎是伴随着饮茶习俗诞生而诞生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次礼仪,如果说唐代还多局限于文士僧道,那么自宋代起,已完全浸透于宫廷,上流社会与民间。
宋代产茶盛地武夷山民间就流传着“莫嫌茶当酒”的风俗,客人来后先寒暄问候,邀请入座,主人家中立即洗涤壶盏,升火烹茶,冲沏茶水。
主人要讲究“端、斟、请”的程序,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
客来敬茶,传习到今天。
当下的茶界,流行“一期一会”的概念。这本是日语,最早出于江户德川幕府时代井伊直弼所著《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道:
为什么在“澶渊之盟”中立了大功的寇准却连遭贬谪?
寇准之所以被贬从来都不是能力问题,大仁大义的寇准,却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太多人,更因为“酒后吐真言”多次泄露机密或者说同僚坏话,这种人在现在社会里也不是很容易相处的,何况在古代朝堂之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寇准就是那种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人,有点类似于第一次致仕的曾国藩。
只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寇准这情商有多低了。
寇准性子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同僚们见了他发抖也就罢了,连皇帝见了他都发怵。有一次,寇准曾在殿上向太宗奏事,太宗听得越来越气,刚到一半就气得转身要回内殿,结果,寇准上前一把扯住了皇上的衣角,要皇上听完他说的话。太宗很无奈,只得苦笑着自己找台阶:“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寇准在澶渊之盟后,他得罪过的丞相王钦若一句话,他的功劳就荡然无存了。王钦若对真宗说:“《春秋》里把城下之盟当作一种耻辱。而澶渊之盟实际上也是城下之盟,陛下不觉得是一种耻辱吗?”“赌徒在钱快要输完的时候,就孤注一掷。陛下在澶州时不过是寇准的‘孤注’罢了,真是危险啊!“寇准的大功瞬间都变得有罪了,此后,王钦若为首的一帮小人不断馋言,寇准被贬也就不足为奇了。
几乎由于寇准一已之力,北宋才能在“澶渊之盟”中,没有落入耻辱的地步。但在此之后,寇准却连遭贬谪,原因何在?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和承天太后带领辽军南下,闰九月,入宋朝境内,十一月在连破一些州城后,直抵澶州,直接威胁宋的都城开封。此时,北宋君臣震动,王钦若和陈尧叟主张迁都避战,真宗皇帝本人也是持这样的想法。当时,唯有宰相寇准坚决主张真宗皇帝亲征。经过激烈的争论,真宗皇帝终于亲自出征,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辽的大帅萧挞览中伏弩而死。
真宗皇帝至澶州,渡河抚慰北宋的诸将。辽军受挫之后,难以支持战争的巨大消耗,无法继续将南侵战争打结下去,因而辽军主动请和。这时候,真宗皇帝对抗辽本来就是举棋不定,这时更希望尽早回师,所以立即同意议和。经过几次交涉,十二月,双方议和成。和约规定:宋朝每年输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澶州又称为澶渊,所以这次和约又称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相对的稳定的局面。宋开放宋辽之间的边境上的榷场贸易,双方百姓的友好关系得到发展。
但是,这次“澶渊之盟”的过程,由于寇准将自己置于孤身险境,有孤注一掷的冒险,虽然成功了,但是也的确让真宗皇帝本人非常担心,对寇准的不信任是不可能减少的。另一方面,由于寇准功劳太大,风头太劲,自然会受到王钦若等人的极力反对。
北宋名相寇准的一生,是忠心为国的一生,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一生,也是不断得罪小人(至少是庸才)的一生。
他很早就担任枢密副使的职务,位列中枢,但不久他就因得罪张逊而被赵光义罢官;然后回朝担任参知政事,拥立了太子赵恒;不久,性情刚烈的寇准又因得罪冯拯而被调离中枢。这是他在赵光义时期、澶渊之盟前的两起两落。
赵恒继位后,寇准再次回朝担任宰相,并在澶渊之盟中立下大功。后来他还有3次起落。原因:
澶渊之战中,面对契丹的长驱直入,寇准要求赵恒御驾亲征;而参知政事王钦若等人消极避让,要求皇帝移驾金陵或成都。
在此危急关头,寇准强硬表态,当着王钦若的面,说要将其斩首,而后等于是将软弱的赵恒挟持到澶州,并把王钦若调离皇帝身边、弄去保卫大名府,差点丢了性命。战事结束后,还将王钦若降了职。
寇准挽救了王朝,但得罪了王钦若。
王钦若后来讲机会跟赵恒说,陛下做为大国天子,却在契丹兵临城下时与之议和,还答应每年送钱给人家,这不是城下之盟是什么!还有什么比这更耻辱的吗?!
他还说,赌博的人输红了眼,往往会把最后的身家性命都拿出来下注,可谓孤注一掷!寇准怂恿陛下亲征,你以为是安的好心?他是以陛下做最后的筹码去孤注一掷!
澶渊之盟达成之后,辽国退兵,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虽然“岁赐”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但宋真宗赵恒还是觉得很有面儿。赵恒觉得寇准立了大功,因而对他十分敬重。可是,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寇准却连遭贬谪,最终死于贬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图注:寇准像
原因之一:有大功而遭奸臣构陷
寇准因澶渊之盟的功劳被赵恒给予很好的待遇,寇准也很自得。曾建议赵恒南逃金陵的王钦若对此十分嫉恨。一天散朝之后,王钦若对赵恒说:“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社稷有功吗?”赵恒说:“是啊。”王钦若说:“我真没想到陛下会这么说。澶渊之盟,陛下不以为耻,反而认为寇准对社稷有功,这是为什么?”赵恒惊讶地问:“你怎么这么说?”王钦若说:“城下之盟,即使是春秋时期的小国也认为是耻辱。现在您以万乘之贵,在澶渊缔结城下之盟,这是什么样的耻辱啊?”赵恒一下变得忧心忡忡,无言对答。王钦若又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钱快输完的时候,就磬其所有再赌一局,这被称为孤注。陛下您就是寇准的孤注。这多危险啊!”图注:王钦若向赵恒讲“孤注一掷”当初讨论御驾亲征的时候,寇准曾说过“直有热血相泼耳”,现在,这句话被人抓住把柄,说寇准“无爱君之心”。听到这些,赵恒就不像以前那样眷顾寇准了。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准罢相,出知陕州。此后十几年里,寇准虽然在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十二月短暂回京担任过枢密使,但很快又遭贬谪,主要在天雄军、河南府、永兴军等地任职,远离政治中枢。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六月,才回到京城再次担任宰相。原因之二:刚忿尖刻而得罪同僚
寇准担任宰相的时候,在用人问题上不因循旧例,“举措多自任”。“喜用寒畯,每御史阙,辄取敢言之士”。有一次,同僚拿着例簿让寇准看,寇准说:“宰相的职责是选贤能的人,摒弃没有才干的人,如果因循旧例,那是小吏的职责”,因此拒绝看例簿。还有一次,同僚们一起在中书省吃饭,寇准喝汤的时候把胡子弄脏了。丁谓就起来给寇准慢慢地擦胡子。寇准说:“你是国家大臣,难道是为官长擦胡子的?”丁谓很是惭愧,从此恨上了寇准。寇准做枢密使的时候,曹利用是副枢密使,寇准很瞧不起他,二人意见不合的时候,寇准就说:“你是一介武夫,怎能懂得这里面的大事!”曹利用自然也嫉恨寇准。类似的事还有不少,导致寇准在朝中非常孤立。图注:丁谓拂须原因之三:误判局势建议太子监国
赵恒晚年得风疾,刘皇后干预朝政,再次担任宰相的寇准奏请赵恒以“宗庙之重”,将政权交给皇太子赵祯,并说丁谓是小人,建议“择方正大臣为羽翼。”赵恒同意。于是,寇准秘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诏书,“请太子监国,且欲援亿辅政”。寇准在皇帝生病、皇后觊觎权力的形势下,参与到皇权更迭的事情中来,犯了大忌,极易授人以柄。丁谓得到消息后,连夜找曹利用密谋,到赵恒面前说寇准的坏话。赵恒却不记得自己曾经答应过寇准的请求了。后来,寇准“遂出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不久,寇准又被再贬为雷州司户参军,迁到衡州。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闰九月,寇准死于贬所。参考文献:
《宋史·寇准传》《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三年,天禧四年何忠礼:《宋代政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张希清等主编:《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人家庭教育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人家庭教育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