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五育融合 家庭教育五育融合课题研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五育融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五育融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育融合是指什么?
五育融合是指将德智体美劳五种育人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相互滋养。
五育融合的综述?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提法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是对“五育”并举政策话语的理论提升。“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五育”并举更多是从名词或副词意义上的教育构成要素层面来说的,而“五育”融合则是从动词和实践意义来讲的,从“五育”失衡到“五育”并举,再到“五育”融通、“五育”共生和“五育”共美,是“五育”融合五个重要阶段,其主旨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规律,回答教育究竟“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五育融合"是对我国新时期"如何培养人"的整体回答,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均衡性,平等性,关联性,整体性等特点。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给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一场深度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命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或“自我革命”。
五育融合的内涵一方面不能把它看作一种静态的“完成时”,而是一种动态的“现在进行时”。从“五育失衡”到“五育并举”,再到“五育融通”“五育共进”和“五育共美”,是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的真实发展样态。
另一方面,要找到一种中外互通的恰当表达方式。在汉语词典里“融合”有形态和精神两种基本含义,物理意义上指事物形态上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心理意义上则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那么,中国语言文化视域下的五育融合是指不同受教育个体或群体在智慧、道德、身体、心理、精神等诸多方面的自由、和美发展和融为一体,即全人教育。
五育融合研究思路?
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 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为这是德育,那是智育、体育,或者美育仅在这里体现,劳育只在那里浮现…… 实际上,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具有综合影响,产生综合效应,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相互滋养的。
第2件
“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实践”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 如同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之间的“多”与“跨”的区别一样,“并”与“融”的主要差异在于:并举之“并”更多具有名词或副词的特性,融合之“融”,主要是动词,它意味着行动和实践。 在这个意义上,“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是理想与实践、目标与策略的关系。“五育融合”彰显了一种实践形式,即“融合实践”,这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育人实践”。
总之,五育融合的话语表达高度受限于人自身对教育生活的理解,未来仍需要我们和中小学校长们一起在融合实践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五育之分,是在理论思维中对教育育人功能的划分,而在教育实践中是自觉不自觉地融合实施的,世界上没有纯粹孤立的五育。
之所以产生五育割裂,偏智、疏德、轻体、抑美、缺劳等问题,缘于学科建制的分科主义、教育宗旨的偏差和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再加上狭隘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催化。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给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一场深度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命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或“自我革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五育融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五育融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