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的极致点 教育机构的教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的极致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的极致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郫县教育资源怎么样?
目前郫都区教育资源极度匮乏, 2010年后新修了近10个万人小区(绿地、天立、海骏达、中信、龙湖弗莱明戈、鑫苑城、五彩城、御景台、紫云赋、人居、香门第等等),但公办学校并没有因流入人口增加而新建。特别是公办中小学,数量和规模欠缺且质量不高。跟成都其他任何区相比都是垫底(实际垫底都还不够格)。
新建的学校大多是私立,普通人家根本读不,
你认为目前一些地区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价值吗?
当了几十年老师,各种教育明星,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见得太多了,都是昙花一现。到最后留在我心里,真的有用的其实是几千年前的那几句: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因材施教。
高效课堂这个东西是最近这两年比较红的中小学教育模式,最著名的学校就是杜郎口中学。
它的主要特点,你顾名思义就可以猜出来。
就是老师讲课可以少一点,学生作业可以少一点,但是学习效果要明显提高,也就是所谓教与学的效率都大大提高的课堂。
具体一点就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再具体一点就是每一节课老师只讲10分钟,学生自己做练习30分钟,然后留出5分钟,做一个课堂小测验。
这个教学方法有很多的“优点”,首先是它的名称非常简单,一望而知其意。名称中已经承诺了效果,让师生都非常向往。展开来聊,它又融合了很多知名教育理论,比如说什么建构主义都可以扯得上。
但是作为老教师,都不用去参观学习,看这个课程安排10+30+5,就知道他的致命点在哪里,就是那30分钟的学生练习。
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不一样,学习进度不一样,思维方式也略有不同。你不可能给所有的学生布置同样的练习,就能达到完全一样的学习效果。给所有的学生布置同样的练习,显然已经违反了因材施教的这个原则。
“新课改”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然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教育需求,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
但是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的各行各业,它建立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互动基础之上,如果盲目的照搬他人的教学模式,必然适得其反。“高效课堂”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否认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只可以借鉴“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不应该完全照搬照套。
教师的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动态部分组成,因此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的情况各不一致,需要“因材施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包括预习、合作交流和达标测评三个部分,仅仅就预习的环节来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依赖于教师的谆谆教导,慢慢的培养,若是教师忽略这个事实,盲目按照“高效课堂”的教学,学生的成绩只会一落千丈。
不仅如此,评价教学的质量,不能用时间和教学内容两者决定,最短的时间教授最多的知识,貌似是时间效率的高效运用,但细思结果,这完全背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每个学生的知识层级不同,单位时间内,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是“一块饼子”,有的学生刚好吃饱,有的学生觉得不够填肚子……导致了教学成为一个死板的过程,缺乏知识的发散价值,不利于不同学生的多元发展。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都能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所以重要的不是教育的模式,而是怎么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反思当下的教育行为,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案,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高效课堂”我有话要说。
最近几年来,教育界最热的词恐怕也算是“高效课堂”了。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至今争议更大,对其价值也多有诟病。
只要随便翻阅教育类媒体,关于高效课堂的文章会扑面而来,高效课堂确实很“热”。 按理说重视课堂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本应让人欣喜,让人高兴。但如果冷静地思考,审慎的分析,怎么叫人也兴奋不起来。如此过度热的背后,潜存着过多的忧虑和不安。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项很严肃、很有科学性的工作。课堂教学更有其规律特点,它来不得浮躁,来不到浮夸,更不像我们搞工业生产和建设。目前的高效课堂“热”,其实质是暴露了我们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的倾向,好大喜功,好整热闹,好造新闻,好搞运动,急功近利,浮躁不安。我们不妨认真的思考分析一下,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各种方式模式的探索也未停止过,到今天真正解决了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问题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之前的几十年,各地各校都在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大伤脑筋,也都作了不少改革的实验。新课程改革开始后,新的课程理念,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课堂理念,让众多的教师感到很迷茫。通过十多年的学习探索,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仍未解决,于是各地纷纷开展“有效教学”的探索,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还未真正破解,刚有了进展,一夜之间,又大搞“高效课堂”。
人们不禁要问,有效的问题还未解决,怎么能实现高效呢?当然,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且确有像江苏的洋思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等一批学校探索取得成功。但对于我们一般地区和学校而言,想在短期内跨越有效教学去搞什么高效课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没有实现有效,怎能达到高效,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脱离实际,违背规律,是教学行政化、运动化,特别是对一些学校初步探索形成的教学模式,便惯于“高效”的词句,似乎就是“高校课堂”了。 我们不能不对其“大跃进”式的改革说声“休也”,教学原本不是这样搞,也不能这样搞。
对全国一些地方出现的高效课堂“热”应该尽快“降温”了。
首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冷静,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要慎重,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切不可让高效课堂的热浪冲昏我们的头脑;
其次是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扎扎实实的抓教学,抓改革,从学理论,更新观念,抓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提高教学效益这些最基本的细节做起,先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效”,在此基础上在探索怎么实现“高效”;
最后,我们要说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切不可以让浮夸之风盛行,那样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高效课堂“热”要降温!
你认为目前一些地区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价值吗?
我认为这种课堂只是一种探索,不一定高效。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在教育行业最不适用的。因为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是说教育是个慢功夫活。孩子学习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的华而不实。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基础越牢,房子越坚固,也有可能盖得越高。
一节优质课,只是表象。实质的东西,无法测量。就像学生的发展潜力。优秀老师一接触学生,不用考试,就能知道个大概。但这个老师不会把他的所有学习潜力,一下子挖掘出来的。就像我们用的可再生资源一样。不可能一次性开采完一样。应该让他有一个修养生息,循环利用的空间。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这些经典的理论不能丢。不应一味的以改革为旗号,推行什么高效课堂模式,来改变所有教师已经形成的自成体系的教育方法,每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有每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取长补短,才能制定自己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育是个慢功夫活。老师必须有耐心静听花开的声音,而不是速成的。最后我很欣赏这句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机构的极致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机构的极致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